2009/05/25

The Little Stranger and the lost outsiders

失落的局外人

二次戰後的某年夏天,Dr Fraday(法拉第醫生)接到Hundreds Hall(阿朗譯作:百千堂)裡Ayres family (艾氏家族)請求,為他們唯一的小女佣Betty看病.其實不是真有病痛,只是鬧情緒,小小抗議老莊園的暮氣陰沈.

40好幾的法拉第醫生,父母早年曾在莊園服務,他對百千堂和艾氏家族光輝過去仍然歷歷在目.出於憧憬、於心不忍、助人為善....醫生漸漸進入百千堂離群索居的生活圈,為讀者帶出艾氏家族的人物:天命之年的艾夫人,終日黑衣守寡貌,悼念的不只是過世的丈夫,還有早早夭折的女兒Susan;快接近三十的女兒Caroline,不善打扮,舉止大而化之,伴著一隻老狗 Gyp.被認為相貌平平,嫁不出去;二十四歲的少主Roderick,從空軍受傷退役,除了頰上灼痕,腿上有傷,還有精神創痛.

故事從這個夏天到另一個夏天.隨著寒氣來臨,不幸的事情,一件又一件發生.為什麼會發生?究竟有沒有靈異力量?

故事底層有個龐大的時代舞台:英國階級制度的瓦解崩潰,新舊時代的尷尬交替.你看Lang阿朗的書評:遊園驚夢,會有更清楚的概念.國外書評還愛用in-between來形容書中人物的困境.我稱他們是一群失落的局外人.

民意觀察

隨著美國市場在四月底上市,第一波讀者的意見開始在網路上發酵.我刻意去瀏覽不滿意的評論,歸納出幾個有趣的現象.

第一個不滿在於出版社將它定位為鬼故事.認為書中並未明說到底有沒有鬼.合上書後,對未解的事件依然感到疑惑和不滿足.

有人覺得故事的步調太慢,情節不夠曲折 (不少人提出他們最愛Fingersmith的曲折),或是詭譎氣氛不夠 (又有人提出Affinity較有詭譎氣氛).

還有人抱怨,為什麼讓主角的遭遇這麼悲慘,讓讀者充滿無力感,讀來很不愉快.

出版前,華老師已再三表明,這次沒有拉子角色,但仍有基本教義派就是要來抗議.....

想起第一次讀完AffinityThe Night Watch,感到惘然和不解.反而在第二次、第三次…..重讀時才產生樂趣.The Little Stranger不是一見鍾情的作品,就像華老師筆下的女主角,第一眼從不予人美麗的印象.

結構實驗

我曾在The Night Watch時表示,莎拉華特絲的每一本書都是故事結構的實驗.

最激進的實驗出現在Affinity:採用二個不同的角色交錯第一人稱敘事;Margaret順時針,Selina 一開始是逆時針.前者鉅細靡遺地刻劃內心世界,後者流水帳般地紀錄日常人事物.二個人之間日記如何交錯出現,都是華老師的精心考量.

Fingersmith,承接上個實驗,但做了幾個修正:還是採用二個不同的角色第一人稱,但不再交錯出現,而是轉折一次,一事各表;順著時間從頭來兩遍.

這兩本書有個共同特色,讀者在平鋪直述中以為眼見為信,回頭重讀才發現,原來它的弦外之音,點到為止的線索,漫佈在不經意翻過的字句中.Affinity尤其厲害.

The Night Watch則像舊產物與新實驗的混合:首次嘗試第三人稱.逆時針的敘述保持讀者對人物發展的好奇性.但在The Night Watch,倒敘的結構則更突顯「時代」的強大力量.

The Little Stranger看似傳統的第一人稱敘事,但是所有資訊被壓縮到只有單一觀點,讀者的所見所聞都從法拉第醫生轉述而來.問題是他從來沒有真正親身經歷所有的奇異事件,讀者一方面在接收他提供的訊息,另一方面也在質疑他的正確性.

這本書的寫作技巧被拿來與亨利詹姆斯的The turn of the screw相提並較.我沒看過此書,但閱讀日本作家「谷崎潤一郎」的「卍」曾有類似的體驗.(*請參考:《The Berlin Affair 柏林風情畫》(電影及原著介紹).除了一人道白,「卍」還運用外界的謠言推動故事.The Little Stranger有些異曲同工之妙,華老師用得不著痕跡.

書中幾位主角在不知不覺中相互影響.當事人的想法,經過別人的刺激,一環扣一環地被增強放大.小佣人Betty和法拉第醫生,這兩個最常接觸莊園的外人,為深宅大院內本來平靜無事的家族,帶來無心插柳的蝴蝶效應(這是眾多解釋的其中一種).否則,你怎麼「解釋」,艾氏家族三個人過去幾年平靜生活,怎麼從一個夏天開始,完全變調?

魔由心生?

Affinity,Margaret因為靈魂之友協會的佐證,自己的親身體驗,對於Selina的靈異力量,從懷疑到全然接受.讀者早已讀過Selina的日記,知道她操作一些技倆.靈異不可盡信,但愛情可能值得期待.故事最後推翻一切,原來全是場騙局.Selina的假靈異仍藉Margaret憧憬愛情的缺口趁虛而入.

The Little Stranger,法拉第醫生的科學頭腦扺死不認同靈異,所有事情都提出邏輯解釋.對於想要擁抱神秘的讀者而言,幾乎痛恨他一路破壞興致.甚至怪罪他什麼也救治不了,「讓」事情更加惡化.他最後稍稍動搖,只因他難將精神變異老辭再加諸於最後一位受害者身上.

然而百千堂的靈異只專屬於艾氏家族,不及於Betty和法拉第醫生.畢竟百千堂才是艾氏家族心魔的載具.與其說那個心魔是源自對大環境汰舊換新的怨懟,不妨再加一項:艾氏三人分別對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無力掌控的挫折感.


除了The Night Watch倫敦空襲時的生靈塗炭,本書算是華老師筆下血肉場面稍多的一部著作.但你千萬不要以美國恐怖片的心情來期待,它是典型的心理驚悚故事.就算是倒吸一口氣的驚嚇,也不會來個大特寫突兀切入,華老師維持一貫優雅,由長鏡頭慢慢推入.

3 意見:

Sharon 提到...

i don't believe i would know some one who had watched "the berlin affairs"! i watched this movie three times when i was just a senior high... and i remember my tears for the german wife..

i like the price of salt, too
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eople/Sharon-Chiu/1550482681

S.M. 提到...

莎拉阿姐入圍今年的Booker Prize短名單了!
浮上來恭喜她一下(灑花)~

Orange 提到...

大哥,怎麼好久不見你在更新,卻跑來報馬仔,糾甘心啊!

 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2.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.